關于元稹詩歌與巴蜀文化意象的公眾認知調(diào)查
1. 您的年齡段是?
18歲以下
18-25歲
26-35歲
36-50歲
50歲以上
2. 您的最高教育程度是?
高中及以下
大專
本科
碩士及以上
3. 您目前的常居地是?(省市)
4. 您的專業(yè)背景或從事的行業(yè)是否與文學、歷史、教育相關?
是
否
5. 您是否知道唐代詩人元???
非常熟悉
比較了解
聽說過,但不了解
完全不知道
6. 您是通過哪些途徑了解到元稹的?(可多選)
學校課堂
影視劇
書籍、雜志
網(wǎng)絡文章
參觀紀念館或古跡
他人談論
其他______
7. 您能列舉出一首或一句元稹的詩歌嗎?
8. 您是否知道元稹曾被貶謫至通州(今四川達州)的經(jīng)歷?
知道
不知道
9. 在您已有的印象中,古典詩歌里的“巴蜀”(四川、重慶地區(qū))常出現(xiàn)哪些意象或元素?(可多選)
青山/險峰
長江/峽江/急流
猿啼
霧靄/潮濕氣候
杜鵑花/鳥
蜀道之難
勤勞的人民
熱鬧的市井
辛辣的飲食
其他______
10. 如果閱讀元稹在通州寫的“巴山楚水凄涼地”、“夜深猶自繞江行”等詩句,您的第一感受是?
荒涼偏僻
艱苦寂寞
自然壯麗
神秘獨特
其他______
11. 您認為這類描繪“巴蜀”的詩歌,是加深了您對這片地域的“刻板印象”,還是提供了更“真實豐富”的認知?
更多是刻板印象
更多是真實認知
兩者皆有
說不清
12. 您認為挖掘元稹這類與地方有深厚淵源的歷史人物的故事,對今天達州等地的文化旅游發(fā)展有價值嗎?
非常有價值
比較有價值
一般
價值不大
13. 您是否會更愿意因為一位歷史名人(如元稹)的足跡和作品,而前往某地(如達州)旅行?
會,這是重要動力
會作為參考之一
不會,更看重其他因素
14. 您認為通過新媒體(短視頻、公眾號文章等)傳播這些古典詩歌和地方文化故事,效果如何?
非常有效
比較有效
效果一般
效果不佳
關閉
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