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與教法》課程目標對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的對應關系為:
1-1 愛國愛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2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3 掌握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和心理健康工作的職業(yè)倫理要求,具備依法依規(guī)執(zhí)教的理念,愛崗敬業(yè)。
2-1 具有從教理想,領會學校教育對學生發(fā)展的價值和意義,熱愛教育事業(yè),認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專業(yè)性,愿意從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 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心理輔導與心理咨詢過程中富有愛心、責任心,工作細心、耐心。
2-3 具備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體魄,豐富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
3-1 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理解心理學知識體系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具備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素養(yǎng)。
3-2 掌握常用的實驗技術與方法,心理測評技術與統(tǒng)計分析方法,具備進行學生心理測評和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3-3 掌握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各類技術,具有識別各類心理問題人群并針對各類問題人群進行有效的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體輔導的能力。
3-4 理解心理學在中小學生健康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在教育教學與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具備學科融合的教育理念,了解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
4-1 掌握教師必備的三筆字、普通話、溝通與合作等教育教學基本技能,熟練使用PowerPoint、Word、Excel等辦公軟件,能靈活運用現代教育信息化技術優(yōu)化學習方式和過程,完成教育教學中的各項任務。
4-2 能夠依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中小學各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方式等特點,自主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撰寫并實施活動方案,選取和運用合理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活動效果。
5-1 樹立德育為先的理念,掌握中小學德育目標、原理、內容與方法,積極參與各項德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獲得積極的教育體驗。
5-2 具備開展班級組織建設、班級日常管理、班級活動管理和家長工作管理等的知識和能力,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班級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6-1 理解運用心理學知識育人的價值,掌握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養(yǎng)成教育規(guī)律,充分利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種方法指導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促進學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6-2 能夠綜合利用課程、講座、活動等途徑和學校、家庭、社會、媒體等多種資源,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人格完善、健康成長。
7-1 具有終身學習意識,注重專業(yè)成長。了解國內外基礎教育改革和心理學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能根據時代和教育發(fā)展需求主動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7-2 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分析和解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實踐問題。
8-1 認同合作共同體的價值,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具有組織和參與開展團隊互助、合作的學習體驗。
8-2 掌握人際溝通技能,具有與中小學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各界進行互動交流的能力。
你對上述課程目標對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的對應關系是否了解?( )